本文刊載於 105/03/02 國語日報科學版
雄猴長大後 會離開出生社群
一直以來大家常有著獼猴是由最強壯的雄性來統御整個獼猴社群,但是其實台灣獼猴是以「母系社會」結構為主的群居性動物,社群內出生的雄猴會在3-5歲會離開出生的獼猴社群,變成單獨一隻流浪的「孤猴」,或跟其他雄猴形成「雄單群」(雄性單性群,只有雄性的群體)的一員,學習社會經驗,並尋找新的獼猴社群加入,他們可是擔負著促進獼猴社群間基因交流的重要角色喔!
當「孤猴」與「雄單群」找到新的獼猴社群慢慢融入時,會先從社群最外圍的「群外雄猴」開始當起,群外雄猴最常擔任觀察周遭社群情況、發現陌生人或危險發出警戒聲的工作,跟我們社區警衛是不是很相像呢?
一直以來大家常有著獼猴是由最強壯的雄性來統御整個獼猴社群,但是其實台灣獼猴是以「母系社會」結構為主的群居性動物,社群內出生的雄猴會在3-5歲會離開出生的獼猴社群,變成單獨一隻流浪的「孤猴」,或跟其他雄猴形成「雄單群」(雄性單性群,只有雄性的群體)的一員,學習社會經驗,並尋找新的獼猴社群加入,他們可是擔負著促進獼猴社群間基因交流的重要角色喔!
當「孤猴」與「雄單群」找到新的獼猴社群慢慢融入時,會先從社群最外圍的「群外雄猴」開始當起,群外雄猴最常擔任觀察周遭社群情況、發現陌生人或危險發出警戒聲的工作,跟我們社區警衛是不是很相像呢?
獼猴的社群結構 |
獲得雌猴認同 晉升核心位階
如果群外雄猴在社群中一段時間後,表現盡忠職守又獲得社群雌猴的認同,就會再晉升為「群內雄猴」囉。所以在臺灣獼猴的社會中有著相當明確的階級制度,一般我們所看到高舉尾巴呈現S型的雄猴(俗稱猴王),實際上是雄猴經過努力後社群內雌猴接納移入的「核心雄猴」類似我們人類社區中「里長伯」的角色。猴里長平常擔任護衛社群、照護嬰猴、調解紛爭的工作,雖然享有位階優勢、交配與食物優先權,當不好還是會被雌猴們趕下台的。
這些外來移入社群的雄猴們(群外雄猴、群內雄猴、核心雄猴)只要在獼猴社群內待滿四年,就會為了避免近親交配而離開社群。
雌猴位階世襲制
如果群外雄猴在社群中一段時間後,表現盡忠職守又獲得社群雌猴的認同,就會再晉升為「群內雄猴」囉。所以在臺灣獼猴的社會中有著相當明確的階級制度,一般我們所看到高舉尾巴呈現S型的雄猴(俗稱猴王),實際上是雄猴經過努力後社群內雌猴接納移入的「核心雄猴」類似我們人類社區中「里長伯」的角色。猴里長平常擔任護衛社群、照護嬰猴、調解紛爭的工作,雖然享有位階優勢、交配與食物優先權,當不好還是會被雌猴們趕下台的。
這些外來移入社群的雄猴們(群外雄猴、群內雄猴、核心雄猴)只要在獼猴社群內待滿四年,就會為了避免近親交配而離開社群。
雌猴位階世襲制
在母系社會的結構中,雌猴跟雌猴之間有著通常有著嚴密的血緣關係,所以雌猴多留在出生社群,大部分的社群成員是成年雌猴,位階也是由猴媽媽傳承給女兒,因此,雌猴的位階是世襲制,如果媽媽是高位階,女兒也會是高位階喔。
高位階雌猴母系在獼猴社群中是非常強勢的,根據林美吟2013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獼猴社群每天的移動與覓食活動大部分是由高位階雌猴所發起的,高位階雌猴為社群移動時的主要領導者。
猴吱有話說
Q:高舉尾巴的猴子就是猴王嗎?猴吱有話說
A:其實,對獼猴來說舉尾會根據情況的不同有各種不同意思,例如示好、威嚇、展示等等的情緒表達,所以不論是雌猴、幼猴、雄猴都是會舉尾的喔!看舉尾來辨識猴里長,是錯誤的觀念呦!必須要觀察雄猴距離社群的遠近、雄猴與社群成員間的行為互動,才能判斷。
舉尾的雌猴,舉尾是獼猴表示各種情緒的方式。 |
舉尾的小猴,說明單憑舉尾無法辨識誰是領導者。 |
Q:獼猴跑下山是因為數量太多嗎?
A:我們常常看到獼猴下山逛大街的新聞報導,大家會認為獼猴跑下山是因為數量過多或被獼猴社群排擠,其實社群移出的雄猴本來就會播遷較遠的距離尋找新的社群加入以促進基因交流,但是因為我們快速都市化、道路開闢,野生動物的棲地被切割、破碎化,我們阻斷了獼猴彼此相互交流的路徑,長久下來會導致獼猴族群的基因多樣性下降,而產下有基因缺陷的後代,是臺灣獼猴生存的一大隱憂!
正常的小嬰猴眼睛渾圓明亮。 |
因基因缺陷而出現的弱視嬰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