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我是猴兄弟,在家我是貓奴隸。
昨天我看到同系學生留言說:「學生物的人更不應該把人類的情感套用在動物身上」
我理解科學中立的重要性,也明白過度的煽情描述可能會使問題失焦。
可是,科學無法解決所有的事情。
可是,大部分人也許無法體會......
正在追蹤獼猴社群時,登山遊客在你面前用拐杖、雨傘把猴子打跑。
當你做研究記錄的時候,山友說猴子那麼多了還研究幹嘛沒屁用啦!
或嘗試跟遊客說明獼猴不是他們心中所想的那麼壞、數量那麼多,卻被冷嘲熱諷:啊妳們就研究猴子的啊,當然幫猴子說話!
無論你觀察了台灣獼猴多久,無論你做了多少功課,無論你用多少資料佐證,很抱歉,沒有人在乎你在說甚麼。
那種感覺就像站在人來人往的街頭,拿著大聲公哇啦哇啦的說了一堆,路人只是冷眼旁觀,或覺得你是一個神經病。
人會選擇相信自己所偏好的描述,當誤解已經根深柢固的時候,你只有站在大眾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要如何讓大家接受這件事並不是特例,要讓大家理解獼猴不是在殘害生命。
所以才必須以情感的敘述為基底再導入有根據的事實,才可以讓大家開始看見真相;唯有引起共鳴跟同理心才可能受到關注。
所以對於我與貓相遇這件事,我感到深深的感謝。
我對這兩種物種的了解,讓我可以將一開始原本是件危機的事件,變成了露出曙光的轉機。
而因為同是貓奴隸,所以我得到更多人的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