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台灣獼猴數量過多的說法開始深植大家心中之後,各相關單位、研究單位紛紛想效仿香港採取節育。聲稱為台灣獼猴節育乃是最人道也是最有效控制數量的方法。
截圖自公視「我們的島-猴不教誰之過」,2012年1月09日。 |
數量問題我再次強調『台灣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確實調查台灣獼猴族群數量』。
沒看過相關系列的人請先詳閱:【牠也是毛小孩,需要被「正確」關心】台灣獼猴數量之謎:http://ppt.cc/VrO5
以族群生態學的理論來說,一個物種的族群就算在資源充足的情況下也不可能無限度的變大,必須考慮到棲地面積、種間競爭、族群密度等等因素的影響,自然環境有著自己的調控機制,我認為人為控制族群數量是非常不必要的事。
但是,我們台灣竟然已經開始準備實施。
節育示範獼猴為台南南化地區的台灣獼猴。 圖片來源:台灣獼猴危害調查評估及處理示範作業模式之建置(1/2),2013。 |
林務局於102年委託東海大學林良恭教授已完成全臺獼猴危害熱點調查,今(103)年度將進行獼猴危害通報及熱點防治示範作業。針對獼猴危害熱點中較為嚴重之區域,林務局採取科學性減口之策略,以避孕及結紮絕育方式,進行猴群數量之控管,預計今年底會有部分初步成果。(資料來源:http://ppt.cc/2cgq)
問題2、台灣獼猴若實施全面性的節育措施會有什麼影響?
在還不了解台灣彌猴的族群狀況,就開始測試性替台灣獼猴做節育手術,我真的想罵這些人到底有沒有經過審慎評估?
在吳與林(2000)台灣獼猴族群之地理親緣關係研究報告中,分析了玉山國家公園與壽山的台灣獼猴的粒線體DNA,發現壽山的台灣獼猴的基因多樣性高於玉山國家公園的台灣獼猴。可是壽山地區的台灣獼猴族群,在近十年間,已經開始因地理隔離而造成遺傳漂變(嬰猴雙眼瞎、弱視、體弱、肢體殘障),也就是奠基者效應(founder effect)。
一出生就雙眼瞎的幼猴,2013年拍攝 林金福。 |
野生動物面臨因棲地破碎化、過度開發所造成的地理隔離(Geographic Isolation),原本的族群因為地理隔離而分出部分個體產生新的群體,新群體初期的數量雖然會增加,但因未與其他群體交配繁殖,彼此之間基因的差異性甚小,就開始產生了遺傳漂變。
奠基者效應(founder effect)示意圖。圖片來源:http://ppt.cc/w5oi |
台灣獼猴族群在基因多樣性較高的壽山都已開始產生遺傳漂變,那麼政府單位又替台灣獼猴實施節育措施的話,造成生育斷層(實施節育年度的台灣獼猴無生育子代),豈不是加速台灣獼猴族群邁向滅絕嗎?
這個問題真的非常嚴重,怎麼做了研究調查十多年,卻只看見表面的『無絕種之虞』,這些潛在危機卻無人過問,相關政策卻反而將台灣獼猴一步步地往死胡同裡推。
請正視這個問題,絕對不是我在危言聳聽,而是已經在發生!
備註:遺傳漂變的嬰猴幾乎無法在野外存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