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臺灣獼猴二三事-臺灣獼猴的生育季】

本文刊載於 105/4/06 國語日報科學版

獼猴的生育季節
臺灣獼猴的交配季為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2月,生育季(Birth season)為每年的3月至6月生育季,生育的高峰期是每年的4月至6月;獼猴的懷孕期約為人類的一半160天左右,大部分雌猴每次生產僅產下1隻小嬰猴,而台灣獼猴雙胞胎的紀錄由林金福老師首次發現,並於2000年間發表於國際期刊。雖然有雙胞胎的記錄,但是雙胞胎的存活率非常低,根據觀察,壽山臺灣獼猴2014年出生的3對雙胞胎及2015年出生的2對雙胞胎皆沒有成功存活。

猴媽媽非常照顧小嬰猴,出生三個月內幾乎都形影不離喔
獼猴的換毛季
邁入4月至6月的生育高峰期時就會看見獼猴媽媽的懷裡有隻超級迷你的小嬰猴依偎著媽媽,剛出生的小嬰猴毛色都是黑色的頭頂中間有清楚的分線就像是中分頭一樣,隨著小嬰猴慢慢長大,胎毛才會逐漸換毛,變成跟媽媽一樣灰中帶金的顏色。

初生的小嬰猴毛色是黑色的,額頭中間有明顯的分線
嬰猴長大後毛髮才會慢慢換毛成像猴媽媽一樣灰中帶金的顏色
台灣獼猴在(每年3月底至6月)生育季時,同時也是換毛季的開始,雄猴的換毛時間換略早於雌猴,約4月就開始換毛。而雌猴則從5月份開始換毛。

因為換毛時是從頭頂與尾巴的毛開始慢慢汰換,也因此換毛季開始一段時間以後,許多獼猴頭部的毛髮已經換好了,身體卻還沒,可以看出明顯的色差跟長短不同,真的很像剛剪完頭髮的樣子呦!
頭頂正在換毛中可看出明顯色差
一般來說,雌雄猴換毛皆於十月左右完成,好漂漂亮亮的迎接交配季的來臨。

獼猴世界的托嬰制度
在母系社會的獼猴世界中,近親之間會傾向共享資源、互相援助以增加彼此的生存利益,使基因得以傳承下去(Hamilton, 1964)。因此雌猴傾向與其他高位階個體結盟及維持友好關係,以穩固在獼猴社群內的位階,在這樣嚴密的階級體制下就形成了「Babysitting」,又稱為「托嬰行為」,成年雌猴會協助其他雌猴來照顧今年剛出生的小嬰猴。

但是除了雌猴以外,雄猴也是會擔任保母的腳色呦!在1974年,就有文章描述恆河猴(Macaca mulatta)社群中雄猴與嬰猴的玩耍互動情形(K. William et al.,1974); 另外,巴巴利獼猴(Macaca sylvanus)及貓頭鷹猴(Aotus),都有文獻描述雄猴對嬰猴的育幼行為喔!

新增說明文字雄猴也是會幫忙照顧嬰猴的呦!
猴吱有話說
Q:獼猴的繁殖速度很快嗎?
A:一般人對於臺灣獼猴往往有著「很會生」的刻板印象,其實臺灣獼猴一年只有一次交配季,一年也只生育一次喔!
且壽山臺灣獼猴的嬰猴在出生的第一個月死亡率就高達22%(林金福,2007);在野外環境當中存活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他們必須面對天災、人禍、疾病各種情況,光是活下來就不容易,更別談數量暴增了。

Q:獼猴夏季毛髮稀疏、參差不齊是得了皮膚病嗎?
A:不是喔,因為4月開始獼猴們就開始漸漸換毛,平常獼猴的毛色是灰中帶金的(毛根灰毛尾金),開始換毛時,我們可以觀察到獼猴身上的毛色開始變得灰撲撲的,然後抱著新生嬰猴的猴媽媽們也常因為側邊皮毛被嬰猴抓的參差不齊,而被登山的遊客誤以為獼猴得了皮膚病,其實人家只是在換毛喔!毛換好時,就會柔柔亮亮、閃閃動人啦!